张玉祥 官方网站

http://zhangyuxiang.zxart.cn/

张玉祥

张玉祥

粉丝:394192

作品总数:10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张玉祥,男,汉族,民盟盟员,北京服装学院造型艺术系教授,油画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色彩教育委员会委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 主要艺术履历: 1991年油画作品《泸沽湖畔的普米姑娘》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年...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议价

国 画:议价元/平尺

匾额题字:议价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寻 源 之 路 ——2011中国油画院访学暨“两山”写生随记

    户外写生的鲜活性和感觉的即兴效应绝对不是画室画画可以替代的。是画室画画感觉和信息的补充。外出写生一直是画家体验生活、表达情感的特殊的生活方式之一,因而它一定会留下特殊而难忘的记忆!


    2010年至2011年春秋两次外出写生,累计有整整的两个月的时间,是我有幸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访问学者最大的收获和难忘的六十天!两次下乡写生的情景、体会与感受,仍旧鲜活在记忆里!尤其是2011年4月16日至5月14日在山西师家沟的写生,可以说是一生中最为难忘和最为幸福的时光;在杨飞云院长的带领下、朱春林老师和孙文刚老师先后率队,浩浩荡荡的四十余人“大部队”开赴临汾地区汾西县师家沟乡,加上陈丹青老师以及秦明老师先后的幸运加盟,使得此次写生达到一个空前的学术高度和师资规模!老师们的博学和深厚的修养、他们的平易、诙谐和幽默、画画的专注、造型表现的纯熟老到,无一不使我深深受益!在此深表衷心谢意!


    下乡写生和在城里写生没有本质的区别。下乡写生应该是城里画室画画的延伸和变化。有区别的是;下乡写生是地地道道的对景对人写生。而家里则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作为高校的教师,作为北服的基础教学的教授,在油画院画室完成一幅完整的画实践证明是件比较难的事情,至少在我这是如此的情况。学校没有一间画室工作室,因此教师和学生很难在学校有机会近距离的交流和沟通,如此,画画就是课余时间安排在家里的事儿了。所以,从客观上就使得下乡写生成了一个集中时间和精力画画的“奢侈”阶段。


    下乡体验生活可以说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延安时期的文艺工作者响应毛泽东倡导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针路线而开创的社会实践活动,五六十年代发展更甚,范围已经扩展至工厂、矿山、部队边防哨所。它曾经是党的文艺路线热衷推行的一项长期的带有政治目的和功利色彩的实践运动,那时下乡写生与农民老大哥同吃同住打成一片是无尚光荣和硬气的!故老一辈的艺术家们几乎都插过队下过乡。这个传统延续至今。尽管下乡写生不是艺术院校艺术教学的主打课程,但绝大多数美院、艺术院校和师范院校还仍然保留有下乡写生的风景课。学生们都非常愿意下乡,一旦下乡可以画很多画,干扰少,时间整,没有文化课。可以实现你在学校、在画室你很难短时间内实现的目标,老师和学生概莫如此。对我来说,作为一位学习者下乡写生实实在在是一种天赐的良机和精神享受。外出写生是积累素材、激活和焕发感觉和创作热情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艺术家生活特殊而精彩的一种方式。十九世纪法国的巴比松画派有着最为纯粹最为完全的风景写生的记载:科罗的《孟特方丹的回忆》、米勒《拾穗者》;还有卢梭、杜皮尼、迪亚兹、特洛容和杜普勒的被称之为巴比仲七君子长期生活在枫丹白露森林的一批作品;广袤的俄罗斯土地上遍布俄罗斯巡回画派列维坦的《金秋》、《白桦林》和《弗拉基米尔小路》、库英芝的《夜》等代表画家的的足迹,米勒之于居住生活二十多年之久的法国巴比松村、莫乃之于的池塘睡莲、透纳之于伦敦、毕沙罗之于法国乡间小屋、塞尚之于的圣多斯克山、高更之于的太平洋塔西提岛,梵高之于阿尔镇、柯罗之于枫丹白露森林、吴冠中之于中国江南水乡、陈丹青之于西藏康巴、陈逸飞之于上海弄堂江南水乡,艺术前辈们画农民、画风景和画静物,(科罗的风景作品是我最为欣赏的!)实实在在地令我羡慕和景仰!这样的主客观的天作之合,如此这样的生命与生活的内在联系,难道不是偶然之中存在的必然吗?!客观样态一旦被画家慧眼所识,就为伟大作品的诞生提供了多样可能性。作品的诞生跨越了时空,凝固了画家有共性和个性的双重情感;共性就是人类朴实的情感跨越了人种和时空,其个性就是每一位画家在画面上独到的表现。


    我以为中国油画院自成立以来,坚持下乡写生为该院整体教学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年两次,而且足月安排,坚持面对自然面向生活的寻源问道精神,坚持中国油画的传承与发展,以希腊古典的精神为建院旗帜,可贵可喜!杨院长和朱教务长亲自率队前往。作为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的研究机构,还十分重视油画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举措!如此的课程安排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意义的安排,这与油画院遵循和传承古典主义的精神、寻源问道、推动油画艺术创作的多样性,扶持和培养中青年油画家等宗旨是完全吻合的,实践证明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此次山西写生,较之去年秋天的峨庄写生,总体感觉在肖像写生和风景写生的感觉捕捉上有了更多的体会和收获。更为重要的是状态和思想的收获。在每一幅画上逐步深入地体会和琢磨,其最大收获莫过于其对画面的控制和取舍表达。尤其是和陈丹青老师和杨飞云院长一起前往师家沟写生,从他们对画面整体的控制,对形象的敏锐洞察力和对美的再发现,对人物形象的独特感悟,给我很多的启示和动力;通过和二位老师一起写生体验、一起吃饭聊天、一起饭后散步,近距离的接触!使我受益多多!杨老师和陈老师都是有个性魅力、有艺术气质和气场的当代中国的著名油画家、学者。能有幸和这样的大师级画家在一起画画,是我作为访问学者最为难忘的时光,也是我最有收获的一年。自己通过不同形象特征的人物写生,激活了自己在写生过程中的专注情绪和精神状态,心无旁骛的沉浸在作画写生的氛围里,体验如何在一幅油画画面里的“增”和“减”,尽量在自己的画面里尝试一种可以留下自己最想和最应该留下的、也是画面整体气氛里最值得留下的那一部分,当然还需要找到一种适合它们凝固在画布上的表达方式。画画想要的是最符合自己感觉中最为对应自己内心需要的那一点点东西,哪怕是找到和留住一点点都难能可贵!这样,最惬意和幸福的事。莫过于画一幅自己满意的画了。


    画画需要有思维的感悟和情感体验的过程。想想外出写生,回头看看自己的精神产品里的那一点点“果实”,在某一幅、或是在几幅写生里依稀能有点自己可以肯定和留住眼光的东西,心里会充满着希望和慰藉。无论是老农、小孩还是田间小路、房舍村落,当画在画布上的它们很合适的、很舒服的成为自己赋予情感和恰当表达方式的元素时,画才会有生命力!我时常回想起风景画家霍贝玛的那幅有树的乡间小道,想起康斯太博尔的《干草车》里英国乡村的景色,尤其是柯罗的《孟特方丹的回忆》和他众多的风景大作,心中总是流淌着一种妙不可言、恬静自然和异样的优美!。


    非常有幸和杨老师在幽暗的农民房东农具房里画农民小伙,杨老师直觉的敏锐,色彩的独到、造型的概括和对画面与模特儿之间瞬间的对应安排,给我以启发和颇多的受益。通过此次下乡写生,使我有幸有机会和杨老师零距离的接触和交往,杨老师的平易和幽默宽厚,更是充满人格和人性的魅力!更觉和蔼可亲!杨老师对艺术的专注和投入、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令我由衷的钦佩和敬意!在此,非常感谢杨院长的总体策划和精心安排,感谢朱老师和孙老师的倾力付出。还有我景仰的陈丹青老师和秦明老师,在写生的过程中,多次得到他们的悉心指教,使我受益匪浅!也早已是我的良师和益友。陈老师的乡村食堂的两次讲座,是我听他讲座四次里最精彩最过瘾来劲的两次!朱春林老师的艺术造诣和人格魅力以及他强烈的责任心,让我由衷钦佩!我曾与朱老师在老工艺美校共事一年多(后因教研室解散我先调走),他的善良和完美已是有口皆碑的了。还有和孙文刚老师一起画画和切磋交流的情景,他幽默而机智,谈笑间就把画画完了。脑海里和记忆中仍然还鲜活着!我有幸来到油画院这一方艺术的净土。更有幸接触和熟悉了一批有魅力的人!我认定中国油画院有这么一批有艺术成就、艺术理想和传承古典艺术精神的实干家。以他们的成就和影响,他们完全可以在自己的画室画自己的画,充分享受自己作品带来的美好时光!然而,在以杨老师带领下的中国油画的精英们在继续中国油画传承和发展的艰辛探索之路,搞研究、外出大师作品临摹、办展览、做讲座、办教育、推新人,极尽中国油画发展和传承当下之能事,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坚信,一定会推进中国油画事业的蓬勃持续的发展!


    期盼还能再次得到杨老师、陈老师的指教,如有机会、有条件能再能跟随杨老师、陈老师、春林和文刚一起外出写生的话,是我向往和期待的又一次美好的时光!


    和一年前一样,我还将尽自己的所能继续在中国油画院的研修,使自己更加充实!